「漣漪如波濤」勒華奧阿凱亞
        
        
      
          
        
        
      
          
        
        
      
          
        
        
      
    路由藝術很榮幸地宣布,夏威夷原住民藝術家勒華奧阿凱亞(Lehuaakea)將在台北舉辦首次個展「漣漪如波濤」(Ripples are Waves)。展覽中將呈現採用夏威夷原住民傳統工藝製作的卡帕(kapa)紡織作品,創作於2021年至2024年間。透過這些作品,藝術家希望在傳承夏威夷豐富的文化傳統的同時,拓展此媒介,以展現他對原住民未來的願景。
卡帕是一種由構樹(wauke / paper mulberry tree)製成的樹皮布。構樹是一種小型開花樹種,原產於亞洲亞熱帶地區,隨玻里尼西亞人的獨木舟穿越太平洋,抵達夏威夷群島。在製作卡帕的過程中,樹皮會被剝下並分離。粗糙的外層被丟棄,留下柔軟的內層樹皮纖維,接著經過浸泡、發酵、搗碎、攤開,最後晾乾。纖維乾燥後,可以進行手繪,或使用手工雕刻的竹印,印上天然染料。此染料是由勒華奧阿凱亞從家鄉和周邊地區收集的原料製成。
卡帕是夏威夷原住民的主要布料來源。它被用來製作腰布、裙子、披肩,以及毯子、裹屍布、頭巾、繃帶等等。此纖維是夏威夷原住民日常、精神和情感生活的基礎元素。然而,隨著夏威夷傳統的君主制被廢黜,夏威夷群島於 1890 年代被美國吞併,卡帕製作以及其他文化和宗教習俗幾乎被徹底根除。在 1960 至 1970 年代的夏威夷文藝復興(Hawaiian Renaissance)中,人們對傳統習俗的興趣得以重獲新生。儘管在此期間,大量相關知識失傳,但夏威夷原住民們受到東加、薩摩亞和斐濟等地類似工藝的啟發,重建了卡帕製作技術。勒華奧阿凱亞的師傅是卡帕製作師韋斯利.森(Wesley Sen),他被公認為復興此工藝以及其他夏威夷本土習俗的重要貢獻者。
在〈當我們的川流匯聚〉(When Our Currents Flow Together)、〈神明的庇護〉 Malumalu Akua (Protection of the Gods) 和〈神靈〉Ka ʻUhane (The Spirit) 等作品中,勒華奧阿凱亞描繪的圖案同時帶著有機及幾何的靈感。有些圖案是對傳統設計的致敬,其他則是對民俗美學的拓展。 勒華奧阿凱亞對古傳技藝進行現代化改造的一大要素在於作品的龐大的規模;儘管藝廊場地限制了作品的展出尺寸,但放大卡帕作品並添加刺繡元素,對於藝術家而言,是將卡帕藝術轉化為當代藝術領域的關鍵。透過這種實驗,勒華奧阿凱亞拓展了這個媒介的歷史性界限,其作品探索的主題包含原住民認同的多元交織 、環境管理以及傳統神話和宇宙觀之教誨。
「漣漪如波濤」以個人及文化的視角,探討現代語境下的原住民生活,同時反思這個媒介如何連結太平洋彼岸的原住民群體及個人。勒華奧阿凱亞植根於傳統,傳承了夏威夷文藝復興的精神,為夏威夷原住民文化的持續復興做出了貢獻,並為後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